火炬生產負責人喬闖透露:目前單支火炬的鐳雕時間大概需要30分鐘,它最下面的祥云是凸起的,但是漸變完之后的雪花又是凹下去的選型,我們要在從凸到凹的漸變過程中實現一次鐳雕,這是一個難度相當大的挑戰。為保證火炬外觀的一致,由自動機器人為其噴涂上色,再經過人工貼上0.8毫米的冬奧會會徽,火炬外殼才算初具雛形。值得一提的是,“飛揚”火炬采用了環保的氫氣燃料,儲氫瓶和燃燒器必須嚴絲合縫地嵌進火炬內。面對超過800℃的燃燒溫度,火炬要能經受住火的淬煉。
在通過風、雨、雪、極寒天氣以及交接、跌落等各項燃燒測試后,“飛揚”火炬才能得到最終認可。據了解,火炬的量產涉及國內7家生產企業和科研機構,分布在上海、北京、江蘇等五地。
目前,首批1200支火炬即將組裝完畢啟程前往北京,迎接它們的將是2月2日開啟的北京冬奧會火炬傳遞接力活動。
(轉載自:北京日報)